何为细胞老化?
1882年,德国生物学家Weismann曾大胆预测“在细胞水平存在老化现象"。他推测:机体的寿命限制受控于体细胞的分裂能力;在遗传进化中,不同物种的体细胞获得了不同分裂的潜能,从而决定了不同物种的寿命长短。
20世纪50年代,Swin和他的同事利用原代细胞体外培养试验证明了来源于不同物种的纤维细胞均不具备无限分裂的潜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还是Hayflflick和Moorhead,他们做了更系统更细致的观察和描述,他们对25株人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经过约50次传代之后,所有细胞出现功能退化,并且丧失分裂能力的现象。此后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Hayflflick极限"或者自发性老化。之后也有事实证明,细胞老化并不是体外培养所导致,细胞在体内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走向老化。
※细胞老化最开始的现象通常为细胞内部会出现空泡(可能是凋亡小体),也可能会出现黑点,大多沿细胞周边排布,内部中间也可能会显现一些,但相对周边较少;
※老化的细胞会出现细胞体积缩小,胞质浓缩,胞膜起泡,皱缩等现象;
※老化以后的细胞会出现立体感慢慢消失,开始成扁平状,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间隔减小或混在一起,细胞不再是梭形,而会成为各种不规则形状;
※细胞折光性变差,镜下可见细胞“变薄",做转染实验时,细胞死亡率会较高,但培养液不会发生迅速变黄的现象,仍清亮。(如果是细菌污染的话,一般会出现培养液的迅速变黄,混浊,镜下可见大量繁殖的细菌;若是支原体污染的话,细胞也会失去正常形态,会有细胞的死亡);
※细胞的贴壁性减弱,开始有细胞漂浮在培养液中;
※老化的细胞表面分泌物会增多,细胞表面的纯净度越来越低;
※分裂的细胞数量明显的减少,同时细胞的增殖速度也会大大下降;
细胞开始长角分化。
如何进行污染源排查?
*血清:其他试剂保持不变,仅更换血清。
*基础培养基:其他试剂保持不变,仅更换基础培养基。
*PBS:其他试剂保持不变,仅更换PBS。
*胰酶:若细胞复苏的很好,一传代就污染,可以尝试其他试剂保持不变,更换消化用胰酶,看细胞状态。
细胞反复复苏都会出现污染,那可保持培养体系不变,培养其他类型且适用于此培养体系的细胞,观察是否有污染出现。整个营养体系:基础培养基、血清、营养添加物都可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排查。